海阔、水深、不冻不淤,提起黄海之滨的大连市大窑湾保税港,这是人们对它的第一印象。这个岸线27公里的避风良港,碰巧与海南省“同岁”,经过27年的开发建设,如今已是集现代化、多功能、高效率的国际深水中转大港。
其实,在保税港区封关运作之初,大窑湾的发展思路尚且模糊,建设口岸保税冷链物流中心,则是基于对釜山港的数次考察后确立的。
“正是对釜山港的考察,让我们真正意识到了大窑湾保税港区的优势所在,并决定从釜山港‘虎口夺食’。”大连保税区保税物流局功能区运行科科长孙世伟说,首先就市场而言,大连作为“东北窗口”,辐射水产品消耗极大的东北亚市场。其次是产业优势,在水产品加工贸易环节,大连所占比重近全国的10%。而相比停靠釜山,大窑湾保税港区能够为停泊船只节省三分之二的成本,并且做到货物24小时随到随卸。
得益于这些优势,大窑湾保税港区的冷库几乎全年处于满仓状态。“许多原本停靠釜山的货轮如今选择了大窑湾。”孙世伟说,大窑湾的建设就是要把货源从釜山港吸引过来,打造成为东北及东南亚的水产品中转站。目前,在大窑湾保税港每年300多万吨的吞吐量中,水产品中转达220万吨,并在持续上涨中。“今后还要不断用优惠政策分流釜山港的货源。”
“海南冷链物流市场缺口大,事实上也是海南拥有的发展潜力之一。”孙世伟说,海南拥有区位优势,同时也是海洋大省,通过冷链物流建设,不仅能向岛外输出特色农产品和水产品,同时也能吸引周边地区前来中转,对于港口建设及冷链物流发展都是肥沃的土壤。
值得一提的是,2015全球冷链物流峰会于今年5月在大连成功举办,而第九届中国冷链产业年会则将于本月底于三亚召开,届时大连的发展经验,或将在三亚落地生根。